24小时电话

我国应急类法律的立法方式包括什么法(制定消防法的目的)

admin1周前723

大家好,关于我国应急类法律的立法方式包括什么法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制定消防法的目的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法津、法规有哪些层级效力如何排序
  2. 卫生法成立于哪年
  3. 什么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定义和措施
  4. 综合应急管理模式是什么
  5.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法律、法规、还是条例
  6. 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的目的
  7. 制定消防法的目的

法津、法规有哪些层级效力如何排序

第一等级宪法

第二等级法律、国际公约

第三等级行政法规

第四等级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行政规章

卫生法成立于哪年

200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是在2006年8月1日颁布的。

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医疗事故的处理、卫生防疫、药品药械管理、从业资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特殊行政法。卫生法是国内法,是调控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调整卫生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卫生法调整的是一种纵向的,以命令与服从为基本内容、以隶属性为基本特征的卫生行政关系;立法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地位,及时有效地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卫生法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其独有的功能和基本原则。

什么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定义和措施

网络安全法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定义和措施。

一、网络安全法的意义

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

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定义

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国家鼓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网络运营者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

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措施

1.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分别编制并组织实施本行业、本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规划,指导和监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保护工作。

2..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当确保其具有支持业务稳定、持续运行的性能,并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3.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还应当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

(一)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对该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

(二)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

(三)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

(四)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4.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家安全审查。

5.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应当按照规定与提供者签订安全保密协议,明确安全和保密义务与责任。

6.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

7.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并将检测评估情况和改进措施报送相关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

8.国家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进行抽查检测,提出改进措施,必要时可以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检测评估。

(二)定期组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进行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水平和协同配合能力。

(三)促进有关部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以及有关研究机构、网络安全服务机构等之间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

(四)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与网络功能的恢复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

综合应急管理模式是什么

应急管理模式五方面指:一、思想;二丶组织;三、制度;四、技术支撑;四、社会动员。

一、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的制约不突破,就难以实现发展上的跨越。如果不能统一思想,就会各唱各调,工作是一盘散沙。

二、组织

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从机制体制上进行突破,建立分层、分权、网络化治理体系。

三、制度

我们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对比于经济社会的大踏步发展和机构改革迅速推进,应急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逐渐出现滞后性。

四、技术支撑

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到风险识别、预防、监测、预警、处置等诸多环节,仅仅依靠人的经验、天赋、努力、拼搏,水平再高、能力再强,可能也只是在重复着过去的辉煌,是不可能完成要求越来越高的任务,是不可能大踏步进步的。要相信科技、依靠科技,破除固定思维、打破习惯方式,在不同环节大量应用高科技、新技术,才能实现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

五、社会动员

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涉及领域多、不确定性大、耦合因素杂、牵扯范围广,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治理。群众不仅是一个个体概念,也是一个集合概念,可以是企业、非政府组织,或是某个群体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法律、法规、还是条例

法律、法规、条例的制定是按照制定的部门而定,具体是:法律严格意义上讲是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法规一般是指有国务院出台的其法律位阶低于法律的法律条文等;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门立法的法律文件,地方规章指省级政府等立法的文件;条例一般位单行条例,为自治地方颁布的法律文件,当然国务院的法规均以条例贯名。《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国务院颁布,所以应当属于法规。

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注释本》适用提要现代社会是高风险社会。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能否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直接考验着政府应急管理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不能仅仅靠经验,更重要的应当依靠法制,这是我国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制定消防法的目的

制定《消防法》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消防工作,其目的有三个方面:

1、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

2、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3、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消防法设定的行对一些严重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特别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增设了拘留处罚,增强了法律的威慑力。

关于我国应急类法律的立法方式包括什么法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flwz.12364.com/flwz/c40cd5fba208325b.html

在线咨询
手机:18580068282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580068282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580286655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